一號柑普 科普:新會陳皮要不要“刮囊”?

一號柑普 科普:新會陳皮要不要“刮囊”?

95閱讀 2020-04-13 07:15 品牌

  “廣東有三寶,陳皮老姜禾桿草”,陳皮是廣東首寶,隨著陳皮的藥用、保健價值被不斷發(fā)掘,新會陳皮也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佳品,不少廣東人喜歡拿陳皮來煲湯、煮菜、入膳提香。

  不少廣東人會說,使用陳皮,要泡軟后刮掉里面白色的囊再食用?似乎口口相傳,吃陳皮刮囊,成了個“習慣”。

▲圖左為留白,圖右為去白

  然而為什么要刮?沒人說出一個準確答案。

  究竟這兩種做法有什么不同?煮陳皮之前需不需要把白囊刮去?刮掉白囊會不會影響陳皮的作用?

  陳皮的“組成”

  在煮之前把陳皮泡軟,再刮掉表面白囊,這個處理方式俗稱“陳皮去白”。到底“去白”有沒有必要?我們先來看看新會陳皮的組成部分。

  新會陳皮(橘皮)是由橘紅(此處指柑橘皮最外層,而非中藥化橘紅)、橘白(廣東人口頭稱“白囊”)、橘絡三部分所組成。

  橘白:在果皮和果肉之間,呈黃白色的海綿狀的薄層,內表面常有橘絡的痕跡。年份淺的陳皮,白囊會有苦澀味,而10年以上的陳皮,白囊已陳化成淡棕色,則不會有苦味。具有和胃化濕、健脾消食的功效。

  橘絡:又名橘絲、橘筋,為蕓香科植物橘的果皮內的筋絡。柑肉表面就有一層橘絡,而柑皮內也會粘著一層橘絡。整個完整的橘絡叫做鳳尾橘絡,而斷裂散亂的叫做金絲橘絡。多為淡黃白色,陳久則變成棕黃色。

  白“去留”的功效

  據(jù)《本草綱目拾遺》記載:“有通經絡滯氣、脈脹,驅皮里膜外積痰,活血的功效。”柑橘絡保留著陳皮的功效,具有理氣的作用,也能化痰,用于咳嗽痰多,胸脅作痛。古人比物于人,用柑橘絡通行人體的皮里膜外,驅逐皮下的痰飲;而且借助柑橘絡,以絡走絡,通行經絡,治療胸痛。

  對于陳皮“去白”與“留白”的作用,在《藥性賦》中,是如此記載的,“陳皮,味辛、苦,性溫,無毒。可升可降,陽中之陰也。其用有二:留白者補胃和中,去白者消痰泄氣”。簡單解釋就是,陳皮可以入肺胃。留白可以治療脾胃。去白就有化痰止咳的作用,可以治療肺病。

  所以在平日的養(yǎng)生食療當中,去白純屬浪費。橘白是整張陳皮中最為溫和的,可以滋養(yǎng)脾胃,去燥和中。而橘絡在也是可以單獨使用的中藥,還會細分成鳳尾橘絡、金絲橘絡和鏟絡。日常養(yǎng)生,不建議去掉橘白和橘絡。

  *聲明:本文內容是在網絡搜集資料編輯而成,如涉及文字內容或其它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處理。

上一頁:2020中國茶葉大會暨第十四屆新昌大佛龍井茶文化節(jié)將開啟“云

下一頁:第十四屆四川國際茶博會成功舉辦!吸引8.79萬人次參觀,總成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